发表日期:2014-08-07 发布者:厦门云顶贵宾会玻璃有限公司 [返回]
而为了获得无气泡的基础玻璃,通常在基础玻璃组分中引入一定量的澄清剂(如Na2SO4/C、Sb2O3、Na2SiF6等)。此外,为了诱导或促进基础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晶核形成,促进玻璃的整体晶化,通常需要引入成核剂。根据基础玻璃成分,可将微晶玻璃分为硅酸盐、铝硅酸盐、硼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五大系统。成核剂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Au、Ag、Cu、Pt、Ru等贵金属盐类物质,当这里物质与玻璃配合料一起熔融时,贵金属元素在高温时以离子状态存在,而在低温下则分解还原成贵金属原子。
这些原子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将在玻璃结构中形成高度分散的金属晶体颗粒,从而实现诱导析晶。另一类是阳离子电荷高、场强大、积聚作用强的氧化物,如ZrO2、TiO2、P2O5等,这三种物质对玻璃的成核作用有所不同。一般认为,ZrO2的成核作用是先从母体玻璃中析出富含锆氧的微不均匀区,进而诱导母体玻璃成核;TiO2的成核作用是先从母体玻璃中析出富含钛酸盐相(无定形态),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液相将转变成结晶相,进而使母体玻璃形成晶核;P2O5与前两种成核剂的作用机制不同,由于P5+的场强比Si4+大,有加速硅酸盐玻璃分相的作用,从而促使玻璃核化。ZrO2、TiO2与P2O5是制备微晶玻璃最常用的三种成核剂,除此之外,Cr2O3、Fe2O3等也可作为成核剂使用,但由于它们能使玻璃着色,故很少采用。还有一类成核剂是氟化钙(CaF2)、冰晶石(Na2AlF6)、氟硅酸钠(Na2SiF6)和氟化镁(MgF2)等氧化物。
一般认为氟的加入起减弱玻璃结构的作用,用F-取代O2-造成硅氧网络结构的断裂,这是氟化物诱导玻璃成核的主要原因。另外,当氟含量大于2%~4%时,氟化物就会在冷却(或热处理)过程中从熔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细结晶状的沉淀物而引起玻璃乳浊(分相),从而促使玻璃成核。